当前位置:首页故事神话故事龙头金钗的故事

龙头金钗的故事

时间:2025-05-05  

舟山六横岛有个田坳村,村后傍青山,村前临海滩。村里有一对兄弟,老大叫大郎,老二叫二郎。

一个月夜,兄弟俩到海边去捉沙蟹埋蕃薯。哟!海滩上密密麻麻的爬满了沙蟹、红钳蟹,兄弟俩可高兴啦!大郎拿起扁担在前面打,二郎在后面拾,一些些功夫装满了两箩筐。大郎叫二郎先挑回去,腾出箩筐再来挑。

二郎把沙蟹挑到蕃薯地里一倒,赶紧又回到海滩来。咦!大郎怎么不见?到哪里去了呢?海边喊喊没人应,山上找找没人影,回家看看冷清清。二郎急得哭了,跑去问村里的老公公。老公公告诉他:

“海里有一条千年黑鲨鱼,残暴凶恶,经常到海边来张着大嘴吃人。

你的爷爷和爹爹,就是被黑鲨鱼吃去了,说不定大郎也被黑鲨鱼吞到肚子里去了。”

二郎谢了老公公,又伤心又痛恨,发誓要找黑鲨鱼报仇。老公公想了想说:“你要报仇,到龙山湾去求龙公主帮忙吧!”

二郎谢了老公公,辞别了众多乡亲,翻过一个坳过一道湾,来到龙山湾。龙山湾有个龙潭,黑沉沉的深不见底,阴森森的寒气逼人。二郎围着龙潭。蹲了一圈又一圈,不知怎样才能找到龙公主,急得坐在潭边直掉泪。眼泪掉到龙潭里,突然一片亮光,现出一座银闪闪的大宫殿。二郎破涕而笑,一骨碌跳了起来,憨头憨脑的向宫殿走去。

这是龙公主住的地方。真大呀!一幢幢都是水晶砌成的,五颜六色,绚丽多彩,好看极啦!大宫殿接小宫殿,龙公主住在哪一幢?二郎朝东厢寻。寻呀寻,忽见一间屋里闪着红光。他进去一看,屋里有个大蒸笼,热气腾腾,蒸笼外面绣着一条红通通的火龙。火龙看见有人进来,呼的一声,喷出一团白雾。哟!好烫人呀!二郎连忙擎过一桶水,猛地泼了出去。火龙怕冰,逃走了!

二郎打开蒸笼一看,满笼是龟瞥鱼虾。他正饿着哩!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就吃。吃一口身子长一长,吃一口,力气大一大。一下子长成了高高大大、壮壮实实的俊小子。

小宫殿通大宫殿,龙公主住在哪一殿?二郎朝西厢寻。寻呀寻,忽然传来笙歌乐曲声。他顺着歌声,寻到一宫殿,探头一看,只见一群姑娘穿红戴绿,边歌边舞。哟!歌声是多么动听呵!舞姿是多么优美呵!可是,二郎心里正烦哩!不想听不想看,粗着喉咙喊道:

“别跳了,你们可知能公主住在什么地方?”

姑娘们吃了一惊一齐朝门口望去。哟!是个又俊又憨的小子嘻嘻的笑啦,齐声说:“龙公主不在,快来跳舞吧!”

二郎急了,转身欲走,忽听得清脆脆一声叫:“二郎慢走!”

只见两个宫女拥着一位天仙般的少女飘然而来。

姑娘们悄悄地说:“龙公主来了。”

二郎听说是龙公主,急忙上前叩见。龙公主扶起二郎说:

“你的来意我知道了。可是,那黑鲨鱼十分凶恶,你不害怕吗?”

“为父兄报仇,为渔乡除害,死也不怕!”

龙公主微微一笑,随即从头上拔下一支黄灿灿的龙头金钗交给二郎说:

“你拿去吧!到时候用得着哩!”

二郎谢了龙公主,接过龙头金钗走啦!

二郎走出龙宫,只见眼前蓝澄澄的大海,到哪里去找黑鲨鱼呢?要是有条路该多好呀!真怪,他心里这么想,龙头金钗便一闪一闪的射出金光,海水向两边排开,中间让出一条又平又宽的大路。二郎又惊奇又高兴,顺着大路奔跑起来。跑呀跑,不知跑了多少时候,二郎跑累了,便在一个沙丘上坐下来。奇怪,沙丘怎么抖动起来了?他低头一看,啊呀呀!原来是黑鲨鱼躲在沙丘里睡觉哩!还没等二郎反应过来,黑鲨鱼一张嘴,就把他吃进肚里去了。

黑鲨鱼肚里黑沉沉的,什么也看不清。二郎拿出龙头金钗一照,发现大郎昏沉沉地躺着哩!他急忙用龙头金钗的金光在大郎心窝上一照,大郎轻轻地舒了口气,活啦!

二郎说:“哥呀!你莫慌,等我杀死黑鲨鱼,就回家去!”

二郎说罢,轨举起龙头金钗朝黑鲨鱼的心肺上猛刺猛剜,黑鲨鱼痛得乱蹦乱窜,一头钻进沙丘里,死了。

二郎用龙头金钗剖开黑鲨鱼的肚皮,拉着大郎跳了出来,大郎高兴地说:“兄弟,我们快回家吧I”二郎说:

“慢着,慢着,把黑鲨鱼拖回去,让乡亲们剥它的皮,吃它的肉,解解心头之恨呵!”

大郎说:“这么大的鲨鱼,怎么拉呀?”

是呀!这样大的鲨鱼怎么拖得动呢?对了还是问问龙头金钗吧!龙头金钗一闪一闪的射出金光,召来了十八条大鲸鱼,拖起黑鲨鱼就往田坳跑。二郎和大郎骑在鲨鱼背上,比乘船还稳当呢!

猜你喜欢
浣溪沙·酒醒香销愁不胜

酒醒香销愁不胜,如何更向落花行。去年高摘斗轻盈。

夜雨几番销瘦了,繁华如梦总无凭。人间何处问多情。

水仙子·次韵

蝇头老子五千言,鹤背扬州十万钱。白云两袖吟魂健,赋庄生《秋水》篇,布袍宽风月无边。名不上琼林殿,梦不到金谷园,海上神仙。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六首·其六

正是行人肠断时,子规得得向人啼。

若能泪得居人脸,始信春愁总为伊。

临江仙·长记碧纱窗外语

长记碧纱窗外语,秋风吹送归鸦。片帆从此寄尺涯。一灯新睡觉,思梦月初斜。

便是欲归归未得,不如燕子还家。春云春水带轻霞。画船人似月,细雨落杨花。

木假山记
宋代苏洵

  木之生,或蘖而殇,或拱而夭;幸而至于任为栋梁,则伐;不幸而为风之所拔,水之所漂,或破折或腐;幸而得不破折不腐,则为人之所材,而有斧斤之患。其最幸者,漂沉汩没于湍沙之间,不知其几百年,而其激射啮食之馀,或仿佛于山者,则为好事者取去,强之以为山,然后可以脱泥沙而远斧斤。而荒江之濆,如此者几何,不为好事者所见,而为樵夫野人所薪者,何可胜数?则其最幸者之中,又有不幸者焉。

  予家有三峰。予每思之,则疑其有数存乎其间。且其孽而不殇,拱而不夭,任为栋梁而不伐;风拔水漂而不破折不腐,不破折不腐而不为人之所材,以及于斧斤之,出于湍沙之间,而不为樵夫野人之所薪,而后得至乎此,则其理似不偶然也。

  然予之爱之,则非徒爱其似山,而又有所感焉;非徒爱之而又有所敬焉。予见中峰,魁岸踞肆,意气端重,若有以服其旁之二峰。二峰者,庄栗刻削,凛乎不可犯,虽其势服于中峰,而岌然决无阿附意。吁!其可敬也夫!其可以有所感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