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诗人近现代水梓
水梓

水梓

[ 近现代 ]

水梓(1884-1973)甘肃兰州人,原籍浙江,字楚琴,清末贡生,甘肃文科高等学堂,北京法政学堂毕业。甘肃著名教育家,桃李满天下,擅书法精诗文。为政治法律、佛学、诗文、书法为一体的奇才,在兰州有陇上第一名流之誉。水梓在京城读书的这4年,也是中国政治风云动荡最为剧烈的4年,水梓以及我们这个国家,都经历了从思想到精神的超级大裂变。再回到家乡兰州,水梓的身份,已经是转换为教育家,而在这之后,又因自身成就,被公认为近代著名学者、诗人、书法家。水梓的书法,以行草见长,飘逸灵动,荡然大气。 ► 水梓的诗词

人物生平

水梓,清光绪十年(1884)生于兰州新关昙云巷。虽生于兰州,但因籍贯归属之限,18岁那年,水梓不得不到其叔伯定居的榆中县参加县试。后以县试第二,府试第一,院试第一的成绩,成为邑庠生(附生),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秀才”。之后不久,水梓凭“秀才”身份以及乡试荐卷之由,被推选至甘肃文科高等学堂。宣统元年(1909)夏,甘肃提学使陈曾佑主持官费学生选拔考试,水梓再度应试,最终以优异成绩考入北平京师法政学堂。青年时代 水梓在京城读书的这4年,也是中国政治风云动荡最为剧烈的4年,水梓以及我们这个国家,都经历了从思想到精神的超级大裂变。再回到家乡兰州,水梓的身份,已经是转换为教育家,而在这之后,又因自身成就,被公认为近代著名学者、诗人、书法家。水梓的书法,以行草见长,飘逸灵动,荡然大气。

民国时期,水梓先后任甘肃省立一中校长,狄道(今临洮)县县长,甘肃省代理秘书长,甘肃自治筹备处处长,甘肃省教育厅厅长,甘、宁、青考铨处处长,安徽省政府秘书长,中央考试院委员等职。建国后,又出任西北军政委员会委员,政协甘肃省第一届常委会委员,民革甘肃省第一届副主任等职。

水梓先生有子女八人,分别为:水天同,北京外国语学院教授、图书馆馆长,兰州大学博士生导师;水天明,兰州大学外语系教授,曾任中国俄语教学研究会第一、二届理事,《俄苏文学》杂志副主编,甘肃省外国文学会会长;水天浩,西安体育学院教授,专攻政治经济学;水天长(女)西北师范大学历史系主任,甘肃省文史研究馆副馆长;水天中,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油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国家画院史论研究院副院长,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水天达,甘肃电视台二级导演,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水天光(女)甘肃临洮四中教师,在文革中被迫害致死;水天行,成都机车厂高级工程师,北京世标认证中心技术负责人、高级顾问。

著名主持人水均益是水天明第三子。

人生历程

水梓(先生在西北地区久负盛名,先生的大名在甘肃更是无人不知。他于清光绪十年(1884年)生于兰州,9岁就读于兰州南关杨辛伯的私塾(私人办的学堂)。18岁时,考中秀才后入兰山书院,24岁考入北京法政学堂,28岁由法政学堂毕业后回兰州任甘肃省立一中校长,这期间曾随黄炎培、袁观澜,陈筱庄、王天柱等人参加由民国政府教育部组织的考察团,赴欧美各国考察。建国前,水梓先生曾任狄道(今临洮)县县长,甘肃省代理秘书长、甘肃自治筹备处处长、甘肃省教育厅厅长、甘、宁、青考铨处处长等职。建国后,曾任西北军政委员会委员、政协甘肃省第一届常委会委员、民革甘肃省第一届副主任等职。水梓先生不仅是一位著名学者、教育家,而且平生钟爱戏剧且有研究,诗词工整,并为甘肃省戏剧事业做出过贡献。其诗作《河西杂咏》为我们留下了一份宝贵的诗篇。”“水梓先生的家族生于甘肃,长于甘肃,由于历史的机缘使他的家族与20世纪甘肃的历史交融在一起,从参加科举考试到到助拥共和,从推进宪政、供职于地方和中枢到长期致力于振兴甘肃教育,从新中国初建时期的民主人士代表到“反右”、“文化大革命”中的右派和牛鬼蛇神,从迎送省外的知名学者、文化名人和政要到成为甘肃社会上层名流的中心人物之一,他是近现代甘肃历史的主要参与者和见证人。他的身世既属于他的家族,更属于生他和养他的甘肃。离开了甘肃就没有水梓家族的历史,同理,一部20世纪的甘肃历史如果不写水梓和他的家族,也会使甘肃的历史留下某种程度的缺憾。国家文物重点保护单位保定直隶总督署被称作半部清史,从这个角度来说,一部《煦园春秋》,也可称作半部甘肃史。” 如果对水家还有更多兴趣,可买一本《煦园春秋:水梓和他的家世》看看,这是“一部围绕中国新旧文化换时期成长的文人水梓展开的家族传记,该书作为一个普通文人的家族史,从个体角度记录了波诡云谲的时代风潮。其内容涉及西北社会环境及文化教育的变迁,向前追溯到同治年间西北民族矛盾引发的战乱,向后叙述到20世纪末“文革”的结束。其中既有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也透露了老一代文人的感情世界。该书由不同体例的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眺望远山》是家族历史的回忆,前后涉及水氏四代人的成长过程;第二部分《水梓诗文》是水梓有关文化教育、政治历史等方面的撰述;第三部分《回忆·散记》分别出自水梓子女之手,是现代人对既往生活追忆。”

书名中的煦园,在兰州被称为水家花园,是水家的故园,也是兰州曾经的名园,已于文革中毁灭。

猜你喜欢
浣溪沙·酒醒香销愁不胜

酒醒香销愁不胜,如何更向落花行。去年高摘斗轻盈。

夜雨几番销瘦了,繁华如梦总无凭。人间何处问多情。

水仙子·次韵

蝇头老子五千言,鹤背扬州十万钱。白云两袖吟魂健,赋庄生《秋水》篇,布袍宽风月无边。名不上琼林殿,梦不到金谷园,海上神仙。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六首·其六

正是行人肠断时,子规得得向人啼。

若能泪得居人脸,始信春愁总为伊。

临江仙·长记碧纱窗外语

长记碧纱窗外语,秋风吹送归鸦。片帆从此寄尺涯。一灯新睡觉,思梦月初斜。

便是欲归归未得,不如燕子还家。春云春水带轻霞。画船人似月,细雨落杨花。

木假山记
宋代苏洵

  木之生,或蘖而殇,或拱而夭;幸而至于任为栋梁,则伐;不幸而为风之所拔,水之所漂,或破折或腐;幸而得不破折不腐,则为人之所材,而有斧斤之患。其最幸者,漂沉汩没于湍沙之间,不知其几百年,而其激射啮食之馀,或仿佛于山者,则为好事者取去,强之以为山,然后可以脱泥沙而远斧斤。而荒江之濆,如此者几何,不为好事者所见,而为樵夫野人所薪者,何可胜数?则其最幸者之中,又有不幸者焉。

  予家有三峰。予每思之,则疑其有数存乎其间。且其孽而不殇,拱而不夭,任为栋梁而不伐;风拔水漂而不破折不腐,不破折不腐而不为人之所材,以及于斧斤之,出于湍沙之间,而不为樵夫野人之所薪,而后得至乎此,则其理似不偶然也。

  然予之爱之,则非徒爱其似山,而又有所感焉;非徒爱之而又有所敬焉。予见中峰,魁岸踞肆,意气端重,若有以服其旁之二峰。二峰者,庄栗刻削,凛乎不可犯,虽其势服于中峰,而岌然决无阿附意。吁!其可敬也夫!其可以有所感也夫!

天竺中秋

江楼无烛露凄清,风动琅玕笑语明。

一夜桂花何处落,月中空有轴帘声。

送高三十五书记
唐代杜甫

崆峒小麦熟,且愿休王师!

请公问主将:焉用穷荒为?

饥鹰未饱肉,侧翅随人飞。

高生跨鞍马,有似幽并儿。

脱身簿尉中,始与捶楚辞。

借问今何官?触热向武威?

答云一书记,所愧国士知。

人实不易知,更须慎其仪!

十年出幕府,自可持军麾。

此行既特达,足以慰所思。

男儿功名遂,亦在老大时。

常恨结欢浅,各在天一涯;

又如参与商,惨惨中肠悲。

惊风吹鸿鹄,不得相追随,

黄尘翳沙漠,念子何当归。

边城有馀力,早寄从军诗!

南园饮罢留宿诘朝呈鲜于子骏范尧夫彝叟兄弟

园僻青春深,衣寒积雨阙。

中宵酒力散,卧对满窗月。

旁观万象寂,远听群动绝。

只疑玉壶冰,未足比明洁。

征夫
唐代杜甫

十室几人在?千山空自多!

路衢惟见哭,城市不闻歌。

漂梗无安地,衔枚有荷戈。

官军未通蜀,吾道竟如何?

菩萨蛮·过张见阳山居赋赠

车尘马迹纷如织,羡君筑处真幽僻。柿叶一林红,萧萧四面风。

功名应看镜,明月秋河影。安得此山间,与君高卧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