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诗人近现代胡山源
胡山源

胡山源

[ 近现代 ]

胡山源(1897—1988),男,原名胡三元,江苏江阴人。1920年肄业于杭州之江大学。历任上海基督教青年协会书报部翻译,河南开封中山大学、杭州之江大学教师,上海世界书局编辑,1951年后历任福州福建师范学院、扬州苏北师范专科学校、上海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教授。1916年开始发表作品。198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 胡山源的诗词

人物生平

胡山源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中著名的作家。早在1916年就以“忘忘生”和“杉圆”笔名在上海《时事新报》及《申报·自由谈》上发表短篇小说及杂文。二十年代初,他与钱江春、唐鸣时发起组织“弥洒社”,成为新文化运动中一个有影响的流派。“弥洒社”实践的是“无目的、无艺术观”的主张。鲁迅先生对“弥洒社”的出现十分重视,对他们的文艺主张予以否定,但对胡山源的短篇小说《睡》却给予好评,认为它是“笼罩全群的佳作”,并收入《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中。《弥洒》月共出六期。《弥洒社创作集》出了两集,大部分是胡山源作品。

胡山源于1897年出生在江阴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九岁才进学堂读书。胡山源学习刻苦又十分聪明,喜欢作文,老师对他喜爱尤加。十五岁时,远房祖父家借给八十块钱,考进了励实中学堂。这是一所美国人办的教会学堂。他读了两年,获得奖学金。后来报考浙江之江大学。一个穷困学生要交出九十元学费很困难,他只得靠打杂工(拖地板、管信札、写讲义)、向学校借款和获得三十元奖学金来解决。大学预科读完时,适逢五四运动,胡山源作为学生代表对校方压制学生运动进行交涉,校长便通知他回江阴教书,实际是开除他学籍。胡山源回到江阴教了一年课,第二年便由朋友介绍,到上海世界书局当编辑,开始了他长达70年的创作生涯。

20世纪30年代,胡山源在杭州、上海等地大学任教,坚持创作。抗日战争前,已出版《风尘三侠》(剧本)、《虹》(短篇小说集)、《幽默笔记》、《古今酒事》和译著《欧亨利短篇小说集》、《世界文学家列传》等多部作品。抗战爆发,他入上海《导报》和《申报·自由谈》当编辑。后发起创办《红茶》文艺半月刊和《世界文艺》等刊物。在著作、翻译、编辑几个方面,胡山源声誉卓著。

1946年,胡山源到上海《中央日报》编《文综》副刊,曾写信给叶圣陶约稿。此后两人结成友谊,经常通信。胡山源退休后,一直到70年代,又恢复和叶圣陶联系。1977年,去北京,特地看望了叶圣陶,畅谈半小时。两人回忆20年代在松江景贤女中相识,40年代成为文字之交,70年代“行将秋色晚,交情老更亲”。胡山源返江阴后,作诗寄奉叶老,叶老回函:“贶示诗稿,字细而精工,高年尚能作此,目如弟者,不胜艳羡。”1984年,叶圣陶九十大寿,胡山源填《北双调套曲》祝贺。

胡山源创作生涯历尽坎坷。解放后,历任福建师范学院中文系主任、上海师范学院(今上海师范大学)教授。1957年“反右”时,胡山源首当其冲,从此在文坛上消声匿迹。

身处逆境的胡山源,始终没有放下手中的笔。1970年回江阴定居,短短几年,完成长篇小说《散花寺》、《龙女》、罔两》、《南明演义》的续写,及《坎坷一生》、《屈辱廿一年》、《文坛管窥》等散文随笔。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胡山源冤案得以彻底平反,重见春天。1980年,胡山源加入中国作协江苏分会,1984年加入中国作协,并特邀他为第四次全国作家代表大会“名誉代表”。

1986年胡山源九十诞辰,也是从事创作活动七十周年。江苏省作协、省民间文艺家协会,无锡市文联、江阴县文化广播电视局、县文联为他联合举行了纪念会。

他在九十初度自述诗中,表明心志:“有何铁垒不能消?海晏河清尽舜尧。锥处囊中终露颖,文成腕底不用描。”

解放后,先后任苏南文教学院教授、福建师范学院(后改福州大学)中文系主任、苏北师范专科学校和上海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1984年被中国作家协会接纳为会员,并特邀为第四次全国作家代表大会的名誉代表。1988年1月1日病逝。

猜你喜欢
浣溪沙·酒醒香销愁不胜

酒醒香销愁不胜,如何更向落花行。去年高摘斗轻盈。

夜雨几番销瘦了,繁华如梦总无凭。人间何处问多情。

水仙子·次韵

蝇头老子五千言,鹤背扬州十万钱。白云两袖吟魂健,赋庄生《秋水》篇,布袍宽风月无边。名不上琼林殿,梦不到金谷园,海上神仙。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六首·其六

正是行人肠断时,子规得得向人啼。

若能泪得居人脸,始信春愁总为伊。

临江仙·长记碧纱窗外语

长记碧纱窗外语,秋风吹送归鸦。片帆从此寄尺涯。一灯新睡觉,思梦月初斜。

便是欲归归未得,不如燕子还家。春云春水带轻霞。画船人似月,细雨落杨花。

木假山记
宋代苏洵

  木之生,或蘖而殇,或拱而夭;幸而至于任为栋梁,则伐;不幸而为风之所拔,水之所漂,或破折或腐;幸而得不破折不腐,则为人之所材,而有斧斤之患。其最幸者,漂沉汩没于湍沙之间,不知其几百年,而其激射啮食之馀,或仿佛于山者,则为好事者取去,强之以为山,然后可以脱泥沙而远斧斤。而荒江之濆,如此者几何,不为好事者所见,而为樵夫野人所薪者,何可胜数?则其最幸者之中,又有不幸者焉。

  予家有三峰。予每思之,则疑其有数存乎其间。且其孽而不殇,拱而不夭,任为栋梁而不伐;风拔水漂而不破折不腐,不破折不腐而不为人之所材,以及于斧斤之,出于湍沙之间,而不为樵夫野人之所薪,而后得至乎此,则其理似不偶然也。

  然予之爱之,则非徒爱其似山,而又有所感焉;非徒爱之而又有所敬焉。予见中峰,魁岸踞肆,意气端重,若有以服其旁之二峰。二峰者,庄栗刻削,凛乎不可犯,虽其势服于中峰,而岌然决无阿附意。吁!其可敬也夫!其可以有所感也夫!

天竺中秋

江楼无烛露凄清,风动琅玕笑语明。

一夜桂花何处落,月中空有轴帘声。

送高三十五书记
唐代杜甫

崆峒小麦熟,且愿休王师!

请公问主将:焉用穷荒为?

饥鹰未饱肉,侧翅随人飞。

高生跨鞍马,有似幽并儿。

脱身簿尉中,始与捶楚辞。

借问今何官?触热向武威?

答云一书记,所愧国士知。

人实不易知,更须慎其仪!

十年出幕府,自可持军麾。

此行既特达,足以慰所思。

男儿功名遂,亦在老大时。

常恨结欢浅,各在天一涯;

又如参与商,惨惨中肠悲。

惊风吹鸿鹄,不得相追随,

黄尘翳沙漠,念子何当归。

边城有馀力,早寄从军诗!

南园饮罢留宿诘朝呈鲜于子骏范尧夫彝叟兄弟

园僻青春深,衣寒积雨阙。

中宵酒力散,卧对满窗月。

旁观万象寂,远听群动绝。

只疑玉壶冰,未足比明洁。

征夫
唐代杜甫

十室几人在?千山空自多!

路衢惟见哭,城市不闻歌。

漂梗无安地,衔枚有荷戈。

官军未通蜀,吾道竟如何?

菩萨蛮·过张见阳山居赋赠

车尘马迹纷如织,羡君筑处真幽僻。柿叶一林红,萧萧四面风。

功名应看镜,明月秋河影。安得此山间,与君高卧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