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醒香销愁不胜,如何更向落花行。去年高摘斗轻盈。
夜雨几番销瘦了,繁华如梦总无凭。人间何处问多情。
陶博吾 (1900—1996),号国顺,别署简朴斋、白湖散人等。以字行。
当代著名书画家,于诗亦卓然大家。
7岁入私塾,9岁习诗,以能诗名乡里,15岁入六雅堂诗社,与里中元老唱和。26岁入南京美专,书画大进。30岁入上海昌明艺专,师从黄宾虹,潘天寿、王一亭、贺天健、曹拙巢等。
抗战时逃亡江西,后任教江西省宜春市樟树中学。
解放后,居江西南昌,一度为中学教员(葆灵女子中学,现为南昌十中)。
文革蒙祸,1980年平反。晚年创作丰收。
著有《石鼓文集联》、《习篆一径》、《陶博吾书画集》等。有《田园诗存》、《逃亡诗存》、《浩劫诗存》未出版。
木之生,或蘖而殇,或拱而夭;幸而至于任为栋梁,则伐;不幸而为风之所拔,水之所漂,或破折或腐;幸而得不破折不腐,则为人之所材,而有斧斤之患。其最幸者,漂沉汩没于湍沙之间,不知其几百年,而其激射啮食之馀,或仿佛于山者,则为好事者取去,强之以为山,然后可以脱泥沙而远斧斤。而荒江之濆,如此者几何,不为好事者所见,而为樵夫野人所薪者,何可胜数?则其最幸者之中,又有不幸者焉。
予家有三峰。予每思之,则疑其有数存乎其间。且其孽而不殇,拱而不夭,任为栋梁而不伐;风拔水漂而不破折不腐,不破折不腐而不为人之所材,以及于斧斤之,出于湍沙之间,而不为樵夫野人之所薪,而后得至乎此,则其理似不偶然也。
然予之爱之,则非徒爱其似山,而又有所感焉;非徒爱之而又有所敬焉。予见中峰,魁岸踞肆,意气端重,若有以服其旁之二峰。二峰者,庄栗刻削,凛乎不可犯,虽其势服于中峰,而岌然决无阿附意。吁!其可敬也夫!其可以有所感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