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诗人明代张佳胤
张佳胤

张佳胤

[ 明代 ]

张佳胤(1526年8月12日—1588年8月7日),避雍正帝讳,又作佳印、佳允,字肖甫、肖夫,初号泸山,号崌崃山人(一作居来山人),重庆府铜梁县(今重庆市铜梁区)人。明代大臣、文学家,世宗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进士,官至兵部尚书,授太子太保衔。万历十六年(1588年)病逝,年六十二,追赠少保。天启初年,追谥襄宪。张佳胤工诗文,为明文坛“嘉靖后五子”之一,著有《崌崃集》。

人物生平

嘉靖六年七月五日(1526年8月12日),张佳胤出生,他自幼聪慧机敏,七岁即可日诵书千余言。

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参加院试中秀才,且名列榜首,深得时任重庆太守的刘绘的器重。

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参加乡试中举人。

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张佳胤登进士第,授滑县令(今河南滑县),任内大盗高章假扮缇骑入县署,胁迫张佳胤支付公款。张佳胤面不改色,假装不知底细,给高章写了取款凭据,然后把县署役吏全部召集起来,立即将强盗擒住,由此名声大振。

嘉靖三十二年 (1553年),张佳胤拜会明文坛“后七子 ”盟主李攀龙,“出其诗为贽 ,于鳞大善之,与折节讲钧礼然,公益心仪于鳞矣。”从此,张佳胤与七子派结下不解之缘。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拜户部福建司主事,道改兵部职方,期间结识王世贞宗臣吴国伦等 “后七子”成员 ,相与酬唱,游处甚欢。

嘉靖三十六年 (1557年),张佳胤因父丧守制在乡,特意前往泸州拜会杨慎,并结识曾玙、熊过,相与饮酒游赏,并于次年成立诗社 “汐社”,结紫房诗会,诗酒唱和。

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迁礼部郎中。

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因严嵩父子嫌其不曾主动投靠门下,以风霾考察(暗中考察属官材料失实)为由,贬谪张佳胤为陈州同知。

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迁蒲州知州,期间治理黄河

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调河南按察司佥事,旋任云南提学佥事。

隆庆二年(1568年),任广西布政司左参议。

隆庆三年(1569年),调河南按察司副使,旋任大名兵备副使,分守甘州。

隆庆四年(1570年),迁山西按察使。

隆庆五年(1571年)冬,升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十府。

万历元年(1573年),至九江,平定安庆兵变。后坐安庆兵变勘狱辞不合,迁南京鸿胪卿,就地转光禄卿。

万历三年(1575年),擢右副都御史,巡抚保定。次年,因母丧归故里。

万历七年(1579年)复职,先后巡抚保定、陕西、宣府(今河北宣化)。宣府,明九边之一,乃防御当时蒙古南下之重镇,张佳胤设计制服塞外桀骜不驯、四处抢劫的头人满五大。

万历八年(1580年),修长城万六千九百四十尺(约合十余里),升兵部右侍郎。

万历十年(1582年)春,浙江巡抚吴善言奉诏减月饷,杭州兵变, 张佳胤兼右佥都御史,署浙江巡抚,奉命勘乱。因主持对浙江兵变的镇压有功,获神宗传诏嘉奖,赐飞鱼服,迁兵部左侍郎,加右都御史。在浙江,岛夷(倭寇)来犯,张佳胤励楼船将军逆击败之。

万历十一年(1583年),任兵部尚书,协理京营戎政,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总督蓟、辽、保定军务。曾遣部将李成梁屡破鞑靼插汉儿部,以功连加太子少保、太子太保衔。旋即召还朝中,主持兵部事务。神宗根据功劳,赐一品诰命。

万历十四年(1586年),受御史许守恩、徐元复参劾,遂三疏谢病归。根据王世贞《居来张公墓志铭》描述,张佳胤是因为受中贵人中伤才上书请辞。而《钱镜塘藏明代名人尺牍》收有《张佳胤致某人函》一通,则称张佳胤因帮助“直谏忤上,廷杖为民”的礼部员外郎卢洪春,而得罪文书房阉人(宦官),“其阉乘机冷语激动上怒”,被迫辞官,

万历十六年(1588年),患风疾不起,闰六月十六日(8月7日),张佳胤病逝,享年六十二岁。追赠少保,葬于崌崃山(今重庆市铜梁区巴川镇龙、凤山之间)。

明熹宗天启(1621年—1627年)初年,追谥“襄宪”。

文学成就

张佳胤工诗文,为明文坛“嘉靖后五子”、“后七子”之一,与明文坛“后七子”、文坛领袖李攀龙王世贞宗臣吴国伦唱和,深受他们复古主张的影响,主格调,讲法度,大力攘斥当时文坛上的空浮之弊和“主理”现象。不过 ,异于“后七子”其他成员的是他强调文学尤其是诗歌创作中的真情贯注。其《沧溟先生集序》曰:“诗依情,情发而葩,约之以韵;文依事,事述而核,衍之成篇 。”《复友人论时学》(《崌崃集》卷五十四)又云:“某惟诗者持也,古人亦云持人性情。三百之蔽义归无邪而已。夫人禀七情,有触斯发,对境咏志,天籁自鸣。”有学者甚至认为,“他先于公安三袁而标举性灵说,成为这一学说的首倡者”。

张佳胤的作品以诗歌和散文为主。其散文有各类赠序、游记、书牍、行状、祭文等,成就不高。其诗歌以七律、五律和七言古诗最具代表性,或叙写山川风景、羁旅乡愁,或抒发奔走边塞、戎马倥偬的胸襟怀抱,或抨击社会弊端、感叹志士沦落,情感真实充沛,风格高迈俊朗,慷慨奋厉,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张佳胤一生宦海沉浮,奔走于塞北滇南之间,足迹几遍天下,大江南北之胜迹屡屡散人其诗境,造语新奇,风格豪壮。自夔门东出巴蜀,乃得一览三峡之峻美,“十二高峰生眼前,晴光次第开苍烟。危石曲藏古老洞 ,断岩倒挂飞来泉。”(《巫峡行》)。出使闽越,他得以 “高台落日对江风,眺尽孤城海色中。”(《平远台晚眺同吉侍御李户曹》)。按察云南,南疆之奇山丽水更让他惊叹不已,“西南天尽见雄都,气象中原自不殊。山削芙蓉青并出 ,日衔湖水色平铺”(《入滇城》)。历职晋冀,北国山川的粗犷又激发其胸中豪气,“矫首青冥万里看,河流秋色不胜寒。天风洒扫中条石,坐折长虹作钓竿。”(《登太行山四首》其一)。其《宿黄牛峡》一诗最为人称道 :

春到黄牛峡,江辞白帝城。楚云高不落,巴水去无声。

绝塞书难得,孤舟月更明。棹歌听自短,几处夜猿鸣 。

全诗写三峡旅思,巴水楚云,月明猿啼,情景交融,浑然天成,尤其是 “楚云”一联意境阔大,格调高迈,人谓 “殊有神境”。

张佳胤少小即有英雄气,入仕后又常处军旅,故其作品于山川风物、羁旅乡愁之外,更多的是抒写个人豪情壮志,或借送别怀人而感世忧时,针砭时弊,在短歌长吟之中悲叹才士不遇 、英雄沦落,如 “胡为抱策伴春归,长使英雄泪欲挥”(《韩生别余燕京余伤其抱志不售也遂作歌》)、“英雄落魄无古今,山川到处堪沉吟”(《秋日登吹台怀吴明卿》)、 “逢人难说投珠事,闭户空悬抱瓮心。浮世功名会有数,英雄自古隐屠沽 ”(《醉歌行送王懋行佥事之豫章》),情蕴深沉而凝重。又如七律 《同陈双山宪使偕其弟季山水部登乌石山四首》其一:

万山同登江上台,海门东望思悠哉。衔杯雷雨千峰过,立马云天四塞开。

绝域风流逢谢陆,中原词赋愧邹枚。相看羽翼南溟近,徙倚浮空大鸟来。

乌石山在今浙江衢州 ,此诗 即作于万历十年(1582年),张佳胤巡抚浙江平定马、刘之乱后,“请缨系越深惭我 ,杖屐登山亦有君”(《登乌石山四首》其四),登高望远,峰峦林立,信马闲赏之际,雨收云散,极目寥廓,一句 “衔杯雷雨千峰过,立马云天四塞开”,洗练形象地表现出诗人挥洒自如、从容自负的儒将形象,高华雄峻,意气飞扬。朱彝尊赞云:“肖甫以功业显,其诗亦多慨慷奋厉之气,与仰屋梁著书者不同。”

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古代山水诗一百首》中,亦选有张佳胤“登函关城楼”一首。

猜你喜欢
浣溪沙·酒醒香销愁不胜

酒醒香销愁不胜,如何更向落花行。去年高摘斗轻盈。

夜雨几番销瘦了,繁华如梦总无凭。人间何处问多情。

水仙子·次韵

蝇头老子五千言,鹤背扬州十万钱。白云两袖吟魂健,赋庄生《秋水》篇,布袍宽风月无边。名不上琼林殿,梦不到金谷园,海上神仙。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六首·其六

正是行人肠断时,子规得得向人啼。

若能泪得居人脸,始信春愁总为伊。

临江仙·长记碧纱窗外语

长记碧纱窗外语,秋风吹送归鸦。片帆从此寄尺涯。一灯新睡觉,思梦月初斜。

便是欲归归未得,不如燕子还家。春云春水带轻霞。画船人似月,细雨落杨花。

木假山记
宋代苏洵

  木之生,或蘖而殇,或拱而夭;幸而至于任为栋梁,则伐;不幸而为风之所拔,水之所漂,或破折或腐;幸而得不破折不腐,则为人之所材,而有斧斤之患。其最幸者,漂沉汩没于湍沙之间,不知其几百年,而其激射啮食之馀,或仿佛于山者,则为好事者取去,强之以为山,然后可以脱泥沙而远斧斤。而荒江之濆,如此者几何,不为好事者所见,而为樵夫野人所薪者,何可胜数?则其最幸者之中,又有不幸者焉。

  予家有三峰。予每思之,则疑其有数存乎其间。且其孽而不殇,拱而不夭,任为栋梁而不伐;风拔水漂而不破折不腐,不破折不腐而不为人之所材,以及于斧斤之,出于湍沙之间,而不为樵夫野人之所薪,而后得至乎此,则其理似不偶然也。

  然予之爱之,则非徒爱其似山,而又有所感焉;非徒爱之而又有所敬焉。予见中峰,魁岸踞肆,意气端重,若有以服其旁之二峰。二峰者,庄栗刻削,凛乎不可犯,虽其势服于中峰,而岌然决无阿附意。吁!其可敬也夫!其可以有所感也夫!

天竺中秋

江楼无烛露凄清,风动琅玕笑语明。

一夜桂花何处落,月中空有轴帘声。

送高三十五书记
唐代杜甫

崆峒小麦熟,且愿休王师!

请公问主将:焉用穷荒为?

饥鹰未饱肉,侧翅随人飞。

高生跨鞍马,有似幽并儿。

脱身簿尉中,始与捶楚辞。

借问今何官?触热向武威?

答云一书记,所愧国士知。

人实不易知,更须慎其仪!

十年出幕府,自可持军麾。

此行既特达,足以慰所思。

男儿功名遂,亦在老大时。

常恨结欢浅,各在天一涯;

又如参与商,惨惨中肠悲。

惊风吹鸿鹄,不得相追随,

黄尘翳沙漠,念子何当归。

边城有馀力,早寄从军诗!

南园饮罢留宿诘朝呈鲜于子骏范尧夫彝叟兄弟

园僻青春深,衣寒积雨阙。

中宵酒力散,卧对满窗月。

旁观万象寂,远听群动绝。

只疑玉壶冰,未足比明洁。

征夫
唐代杜甫

十室几人在?千山空自多!

路衢惟见哭,城市不闻歌。

漂梗无安地,衔枚有荷戈。

官军未通蜀,吾道竟如何?

菩萨蛮·过张见阳山居赋赠

车尘马迹纷如织,羡君筑处真幽僻。柿叶一林红,萧萧四面风。

功名应看镜,明月秋河影。安得此山间,与君高卧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