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康 [ 魏晋 ]

李康(生卒年不详),字萧远,三国魏中山(今河北定县)人。性耿介,不合流俗。曾作《游山九吟》(今佚),魏明帝十分欣赏,起用为寻阳长,后封陧阳侯。原有集二卷,已佚。今存《运命论》,载《文选》。文中竭力宣扬天命论,但文笔流丽,其中“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众,人必非之”等句,颇著名。事见《文选》李善注引《集林》。

郭应祥 [ 宋代 ]

[约公元一二二四年前后在世]字承禧,临江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宁宗嘉定末前后在世。嘉定间进士。官楚、越间。其他事迹不可考。

魏国雄 [ 清代 ]

魏国雄,江西人。清乾隆年间(1736~1795)人士。生平不详。

褚载 [ 唐代 ]

载,字厚子,家贫,客梁、宋间,困甚,以诗投襄阳节度使邢君牙云:“西风昨夜坠红兰,一宿邮亭事万般。无地可耕归不得,有思堪报死何难。流年怕老看将老,百计求安未得安。一卷新诗满怀泪,频来门馆诉饥寒。”君牙怜之,赠绢十匹,荐于郑滑节度使,不行。乾宁五年,礼部侍郎裴贽知贡举,君牙之荐之,遂擢第。文德中,刘子长出镇浙西,行次江西,时陆威侍郎犹为郎吏,亦寓于此。载缄二轴投谒,误以子长之卷画贽于威,威览之,连见数字触家讳,威矍然,载错愕,白以大误。寻谢以长笺,略曰:“曹兴之图画虽精,终惭误笔;殷浩之兢持太过,翻达空函。”威激赏而终不能引拔,后竟流落而卒。集三卷,今传。

杨靖 [ 清代 ]

杨靖,字绶臣,号瓠叟。固安人。道光癸卯举人,历官镇江知府。有《五石瓠斋遗稿》。
淮南小山

淮南小山 [ 两汉 ]

西汉淮南王刘安的一部分门客的共称。今仅存辞赋《招隐士》 1篇。《汉书·艺文志》著录“淮南王群臣赋四十四篇”,《招隐士》当是其中仅存的1篇。此篇始见于东汉王逸的《楚辞章句》,题为淮南小山作,然而萧统《文选》则题刘安作。关于文章写作的背景,说法也不一。王逸说是小山之徒“闵伤屈原”之作,王夫之《楚辞通释》说是淮南小山“为淮南王召致山谷潜伏之士”而作,而不少研究者则以为是淮南小山思念淮南王的作品。

夏臻 [ 宋代 ]

夏臻,字几道,福清(今属福建)人。神宗熙宁六年(一○七三)进士。哲宗元祐四年(一○八九)知龙溪县。曾知梧州。事见清乾隆《福清县志》卷一四、《龙溪县志》卷一二。

陈于泰 [ 明代 ]

陈于泰(1596-1649),字大来,号谦茹。江苏宜兴人,(今宜兴高塍镇亳村人),父陈一教、弟陈于鼎、族兄陈于廷皆进士出身。幼敏悟,好读书,十五岁时即精通经史。崇祯四年进士,殿试第一。官修撰。国变后为僧。

颜丙 [ 宋代 ]

颜丙,字守中,号如如居士。宋末领乡荐。后弃儒入释,逝于邵武清凉寺。事见清嘉庆《顺昌县志》卷一○。

与恭 [ 元代 ]

与恭字行己,号懒禅,上虞人。馀姚九功寺僧。

郑兰 [ 宋代 ]

郑兰,字直夫,贵溪(今属江西)人。天祐子。理宗嘉熙二年(一二三八)进士(清乾隆《贵溪县志》卷七)。

孙炎 [ 明代 ]

(1323—1362)明应天府句容人,字伯融。元末与丁复、夏煜游,有诗名,谈辨风生,雅负经济。朱元璋下金陵,炎从征浙东,以功授池州同知,进华阳知府,擢行省都事,克处州,授总制,措置有方。后为苗将贺仁德部俘杀,年四十。太祖即位,追封丹阳县男,谥忠悯。有《左司集》。

姜霖 [ 宋代 ]

姜霖,字仲泽,金华(今属浙江)人。元成宗元贞元年(一二九五)为兰溪县学正。月泉吟社第二十六名,署名姜仲泽。事见《月泉吟社诗》、清光绪《兰溪县志》卷四。

胡世祥 [ 明代 ]

胡世祥,字光甫,号曙庵。博罗人。明世宗嘉靖三十一年(一五五二)举人。官南曹郎。后隐于罗浮山。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二九一有传。
李益

李益 [ 唐代 ]

李益(约750—约830), 唐代诗人,字君虞,祖籍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后迁河南郑州。大历四年(769)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以边塞诗作名世,擅长绝句,尤其工于七绝。

张九一 [ 明代 ]

(1533—1598)明河南新蔡人,字助甫,号周田。嘉靖三十二年进士。授黄梅知县,擢吏部验封主事。为湖广佥事时,景王赴封地,过岳阳。宦官向地方需索巨款,佯许之,约至蕲黄付款。夜使数百人举火大噪于河边。宦官大惧,解舟去。官至右佥都御史,巡抚宁夏。嘉靖中结诗社于京师,与余曰德、魏裳、汪道昆、张佳胤称后五子。有《绿波楼诗集》、《朔方奏议》。

徐几 [ 宋代 ]

建州崇安人,字子与,号进斋。通经史,尤精《易》。理宗景定间,与何基同以布衣召补迪功郎。添差建宁府教授,兼建安书院山长,撰经义以训式学士。

王令 [ 宋代 ]

王令(1032~1059)北宋诗人。初字钟美,后改字逢原。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 5岁丧父母,随其叔祖王乙居广陵(今江苏扬州)。长大后在天长、高邮等地以教学为生,有治国安民之志。王安石对其文章和为人皆甚推重。有《广陵先生文章》、《十七史蒙求》。

顾桢 [ 清代 ]

顾桢,字贞木,号子干,无锡人。诸生,官掖县知县。有《听泉山房诗钞》。

刘敏宽 [ 明代 ]

山西安邑人,字伯功。万历五年进士。历官兵部左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陕西三边。所至必整顿军备,储粮筑防,故频频奏捷。进阶少保。四十五年致仕。有《延镇图说》。

李炳 [ 宋代 ]

李炳,号寄庵(明嘉靖《邵武府志》卷一三)。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以兵部侍郎兼权直学士院,三年除翰林学士,签书枢密院事。事见《宋学士院题名》。

章采 [ 宋代 ]

章采,清江(今江西樟树西南)人。之纯孙。理宗淳祐四年(一二四四)进士。度宗咸淳间知分宜县(明正德《袁州府志》卷六)。事见明嘉靖《临江府志》卷五。今录诗十首。

王成 [ 宋代 ]

王成,理宗淳祐六年(一二四六)知楚州。十二年以抗北兵功迁转两官(《宋史》卷四三《理宗纪》)。

陈玄 [ 明代 ]

陈玄,原名默甫。东莞人。明太祖洪武四年(一三七一)进士,官陕西岐山县丞。事见清道光《广东通志》卷六八。
黄景仁

黄景仁 [ 清代 ]

黄景仁(1749~1783),清代诗人。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人。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

王增年 [ 清代 ]

王增年,字逸兰,直隶天津人,约嘉道时期人,诸生。著有《妙莲华室诗草》五卷,《诗馀》一卷。
江天一

江天一 [ 明代 ]

江天一(1602—1645),字文石,初名涵颖,字淳初,汉族,安徽徽州歙县江村人,明代抗清将领。明末生员,家贫以教书为生。时徽州休宁人金声在复古书院讲学,便拜金声为师。弘光元年(1645),南京被清军攻破,天一助金声起兵抗清,以“杀虏者昌、降虏者亡”为口号,先后收复旌德、宁国、泾县、宣城等县城。后败退绩溪,固守丛山关,因御史黄澍降清并引清军断金声后路。金声虑及天一有老母在堂,劝天一逃走,天一回家拜辞老母和祖庙后,追上金声,一同被清军捕至南京,降将洪承畴劝金声和江天一投降,遭拒。10月8日,与金声被杀于南京通济门外。

袁谦 [ 宋代 ]

袁谦,字彦先,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徽宗建中靖国间于崇安黄洋原筑玉泉庵隐居(明嘉靖《建宁府志》卷一八)。

李见龙 [ 明代 ]

李见龙,化州人。明神宗万历间贡生,二十三年(一五九五)任澄海县训导。事见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三四。
黄宗羲

黄宗羲 [ 清代 ]

黄宗羲(1610年9月24日—1695年8月12日)明末清初经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地理学家、天文历算学家、教育家,东林七君子黄尊素长子,汉族,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人。字太冲,一字德冰,号南雷,别号梨洲老人、梨洲山人、蓝水渔人、鱼澄洞主、双瀑院长、古藏室史臣等,学者称梨洲先生。黄宗羲学问极博,思想深邃,著作宏富,与顾炎武、王夫之并称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或清初三大儒);与弟黄宗炎、黄宗会号称浙东三黄;与顾炎武、方以智、王夫之、朱舜水并称为“明末清初五大家”,亦有“中国思想启蒙之父”之誉。
首页  24 25 26 27 28 29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