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诗词词牌名西河

西河

《碧鸡漫志》:“大石调《西河慢》,声犯正平。”张炎词名《西湖》。

《碧鸡漫志》卷五引《脞说》:“大历初,有乐工取古《西河长命女》加减节奏,颇有新声。”又称:“《大石调·西河慢》声犯正平,极奇古。”《清真集》入“大石”,当即此曲。一百五字,分三段,第一、二段各四仄韵,第三段五仄韵。

西河(钦谱)简介

《碧鸡漫志》:“大石调《西河慢》,声犯正平。”张炎词名《西湖》。

西河(钦谱) 格律一 三段一百五字,前段六句四仄韵,中段七句四仄韵,后段六句四仄韵 周邦彦

佳丽地南朝盛事谁记山围故国绕清江髻鬟对起怒涛寂寞打孤城风樯遥度天际
平中仄韵中平中仄平仄韵中平中仄仄平平句中平中仄韵中平中仄仄平平句中平中仄平仄韵

此调以此词为正体,若辛词之少押一韵,陈词之句读小异,周词别首之少押一韵、又句读参差,刘词之添字,王词之减字,皆变格也。此词第二段起例作三字两句,谱内辛词、周词、刘词、王词亦然。按张炎词前段第三句“闹红深处小秦筝”,“闹”字仄声。吴文英词后段第二句“残寒退、初卸罗绮”,“残”字平声,“退”字仄声。谱内可平可仄据此,馀参所采五词。前段第二句、中段第三句例作“平平仄仄平仄”,或“仄平平仄平仄”,周词别首平仄与诸家不同,辛词正照此填,当自成一体,不可参校。后段起句连用五仄声字,陈允平和词亦然。若周词别首及辛词俱作折腰句法,与诸家异。即黄升词之“大江东去日西坠”亦未合格,谱内概不校注平仄。

西河(钦谱) 格律二 三段一百五字,前段六句四仄韵,中段七句四仄韵,后段五句四仄韵 辛弃疾

西江水道是西江人泪无情却解送行人月明千里从今日日倚高楼伤心烟树如荠会君难
平平仄韵仄仄平平平仄韵平平仄仄仄平平句仄平平仄韵平平仄仄仄平平句平平平仄平仄韵仄平平句

此与周词同,惟后段结句作九字一句、七字一句异。此词后段起句七字作上三下四句法,与周词别首同。

西河(钦谱) 格律三 三段一百五字,前段六句三仄韵,中段七句五仄韵,后段六句四仄韵 周邦彦

长安道潇洒西风时起尘埃车马晚游行霸陵烟水乱鸦栖鸟夕阳中参差霜树相倚到此际
平平仄句平仄平平平仄韵平平平仄仄平平句仄平平仄韵仄平平仄仄平平句平平平仄平仄韵仄仄仄韵

此与“佳丽地”词同,惟前段起句不用韵,中段换头多押一韵异。

西河(钦谱) 格律四 三段一百五字,每段各六句,四仄韵 陈允平

形胜地西陵往事重记溶溶王气满东南英雄间起凤游何处古台空长江缥缈无际
平仄仄韵平平仄仄平仄韵平平仄仄仄平平句平平仄仄韵仄平平仄仄平平句平平仄仄平仄韵

此和周词也,惟中段第一、二句作六字一句异。

西河(钦谱) 格律五 三段一百十一字,前段六句三仄韵,中段九句五仄韵,后段五句五仄韵 刘一止

山驿晚行人昨停征辔白沙翠竹锁柴门乱峰相倚一番急雨洗天回扫云风定还起断岸树
平仄仄句平平仄平平仄韵仄平仄仄仄平平句仄平平仄韵仄平仄仄仄平平句仄平平仄平仄韵仄仄仄句

此亦周“佳丽地”词体,惟中段添三字两句异。

西河(钦谱) 格律六 三段一百四字,前段六句四仄韵,中段七句四仄韵,后段五句五仄韵 王彧

天下事问天怎忍如此陵图谁把献君王结愁未已少豪气概总成尘空馀白骨黄苇千古恨
平仄仄韵仄平仄仄平仄韵平平平仄仄平平句仄平仄仄韵仄平仄仄仄平平句平平仄仄平仄韵平仄仄句

此亦与周“佳丽地”词同,惟后段结减一字作八字一句、七字一句异。

西河(龙谱)简介

《碧鸡漫志》卷五引《脞说》:“大历初,有乐工取古《西河长命女》加减节奏,颇有新声。”又称:“《大石调·西河慢》声犯正平,极奇古。”《清真集》入“大石”,当即此曲。一百五字,分三段,第一、二段各四仄韵,第三段五仄韵。

西河(龙谱) 格律一 定格 周邦彦

佳丽地南朝盛事谁记山围故国绕清江髻鬟对起怒涛寂寞打孤城风樯遥度天际
平仄仄韵平平仄仄平仄韵平平仄仄仄平平句仄平仄仄韵仄平仄仄仄平平句平平平仄平仄韵

留别西河刘少府
唐代李白

秋发已种种,所为竟无成。闲倾鲁壶酒,笑对刘公荣。

谓我是方朔,人间落岁星。白衣千万乘,何事去天庭。

君亦不得意,高歌羡鸿冥。世人若醯鸡,安可识梅生。

虽为刀笔吏,缅怀在赤城。余亦如流萍,随波乐休明。

自有两少妾,双骑骏马行。东山春酒绿,归隐谢浮名。

西河·天下事
宋代王野

天下事,问天怎忍如此!陵图谁把献君王,结愁未已。少豪气概总成尘,空馀白骨黄苇。

千古恨,吾老矣。东游曾吊淮水。绣春台上一回登,一回揾泪。醉归抚剑倚西风,江涛犹壮人意。

只今袖手野色里,望长准、犹二千里。纵有英心谁寄!近新来又报胡尘起。绝域张骞归来未?

西河 重过润州

征战地,茫茫故处还记。金山坏塔倚秋烟,乱鸦又起。

暮天日色隐孤城,长江波浪无际。

断芦岸,空徙倚,客情渺渺难系。雕弓画戟十年前,尚存玉垒。

望中北固莽苍苍,中泠依旧泉水。

蜃楼上下互趁市,恃连船、飞渡千里。倦烟独看人世。

奈腰间佩剑、埋藏龙气,愁绝登临西风里。

送客自两河归江南(一作西河送客归江南)
唐代许浑

两河庶事已堪伤,南客秋归路更长。台畔古松悲魏帝,

苑边修竹吊梁王。山行露变茱萸色,水宿风披菡萏香。

遥羡落帆逢旧友,绿蛾青鬓醉横塘。

西河郡太原守张夫人挽歌
唐代岑参

鹊印庆仍传,鱼轩宠莫先。从夫元凯贵,训子孟轲贤。

龙是双归日,鸾非独舞年。哀容今共尽,凄怆杜陵田。

西河 基隆怀古

沈恨地。百年战伐能记。层层劫烬閟重渊,潜虬不起。

但看东海长红桑,蓬莱极目无际。

耿长剑,谁更倚。虞泉坠日难系。鼓声断处月沈沈,浪淘故垒。

返魂槎客若重来,酬君清泪铅水。

夕阳一霎见蜃市。又罡风、吹堕千里。欲问人间何世。

看寒流涌出,汉家明月,消瘦姮娥山河里。

摸鱼儿·答林一厂,并慰其西河之痛

谢故人、可怜豚犬,新声双管齐奏。云间雁足随秋至,中有相思红豆。

时变骤。记花月梨村,举酒双携手。一杯相寿。奈劳燕分飞,鴳鹏异路,彼此回肠九。

鸥盟订,早在好春时候。岁寒那肯轻负。几经猿鹤虫沙劫,自顾幸存胫脰。

盈泪袖。叹毁室鸱枭,鞠育空回首。愁怀遣否。想养鹤能翔,种梅未老,奚虑逋山胄。

次韵敬亭西河泛舟
清代敦敏

禁阙横岩峦,西山当咫尺。一艇放中流,晚烟波光碧。

敬题朱竹垞毛西河两先生合像
清代袁昶

康熙鸿儒传者几,卓荦二万毛胡朱。词科布衣数己未,萧山秀水夹江居。

颇闻漆书讼今古,桁头佚字疑有无。冤词差不敌疏证,经义一卷存圆柧。

初晴八十犹甚口,瓜皮竹杖同浮湖。吴兴郑生阿堵笔,或腴而短颀而臞。

公寮从祀究应罢,郊配西向良非诬。儒家得失每参半,谁其剖柝鹤与凫。

汪君手摹罗聘画,野服奇古形模殊。东南之美两竹箭,元气寿与湖山俱。

西河·金台怀古

神京路、秋色苍然催起。沧波残画霸台空,浑河寒水。

十三陵树夕阳多,觚棱翁仲斜倚。御沟畔,摇万苇。

隐赈天街坊里。昭阳日暮玉颜愁,乱鸦能记。凤城楼阁五云飞,西山无恙浓翠。

对往迹、何限幽思,况鲸潮、东溟如沸。且引浊醪沈醉。

洒新亭泪。尽雄图谁是,俯仰千秋兴亡事。

西河 西氿落晖

伤心事。碧云黄叶天气。漫登粉堞望溪山,戍楼闷倚。

茫茫不觉百端来,暝烟暗结津市。

银涛吼,红日坠。老枫烘得如醉。无情肯逐水东流,只贪西逝。

临风太息语阳乌,长绳纵有难繫。

估樯竞矗野岸底。说胭脂、落照相似。明日大风定起。

且移船泊入、前汀芦苇。卧看新蟾衔沙尾。

读毛西河濑中集作 其一

芙蓉露下小池秋,金鸭烟消宿雨收。为读西河新句好,都梁艾蒳满妆楼。

读毛西河濑中集作 其二

彩笔翩翩映玉台,频将绣帙向风开。可怜杜甫惊人句,不数陈留旷世才。

西河

莲叶盛。寻幽准约烟艇。名园深处小池亭,碧筒劝饮。

玉容寂寞扇痕凉,想应绮梦催醒。

繁华事,休更省。栏干几度愁凭。灵梭分得半机云,归来书锦。

翠盘凝露泻珠圆,还疑零落金粉。

澄奁乍启素练净。剩闲鸥、孤照清影。欲语水仙难认。

又斜阳、艳艳暗催,游兴一镜吟魂,天风冷。

访毛西河太史留赠

充栋书成自不刊,频年握椠暑兼寒。鲁鱼舛后多釐正,秦火焚来尽补残。

画舫两湖明月共,篮舆十里好山看。感施馀论沾荒帙,白苇黄茅足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