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名铁瓦铁为坯,水唤瑶池霁色开。王母穆王都不见,令人千载费疑猜。
暂无译文及注释提交译文
寒意透云帱,宝篆烟浮。夜深听雨小红楼。姹紫嫣红零落否,人替花愁。
临远怕凝眸,草腻波柔。隔帘咫尺是西洲。来日送春兼送别,花替人愁。
远望春光镇日阴,太行高耸气森森。
忠肝不洒中原泪,壮志坚持北伐心。
百战新师惊贼胆,三年苦斗献吾身。
从来燕赵多豪杰,驱逐倭儿共一樽。
一九四零年五月,经洛阳去重庆谈判,中途返延安。是时抗战紧急,内战又起,国人皆忧。
群峰壁立太行头,天险黄河一望收。
两岸烽烟红似火,此行当可慰同仇。
辛苦钱塘江上水。日日西流,日日东趋海。终古越山澒洞里。可能消得英雄气。
说与江潮应不至。潮落潮生,几换人间世。千载荒台麋鹿死。灵胥抱愤终何是。
洪迈被拘留,稽首垂哀告敌仇。一日忍饥犹不耐,堪羞!苏武争禁十九秋。
厥父既无谋,厥子安能解国忧。万里归来夸舌辨,村牛!好摆头时便摆头。
受庆龙(1882-1952),字云亭,静宁威戎镇受家峡人,清末秀才。幼时家境清贫,后游学于平凉柳湖书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庆龙当选为静宁县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应甘肃省人民政府的邀请,以特邀代表身份列席甘肃省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大会。1951年出席了甘肃省第二次各界人民代表大会。1952年2月,卒于家,享年71岁。庆龙一生喜爱作诗,手稿在“文革”中被焚烧殆尽,仅存与友人同游新疆博克达山写的《博达游记》一册(1901年由新疆官书局出版)。 ► 受庆龙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