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荎 [ 宋代 ]

查荎(chí) 北宋词人。现存词一首。

郑广 [ 宋代 ]

郑广,高宗绍兴五年(一一三五)与郑庆等率众入海,自号滚海蛟。六年,受招安,主延祥兵。事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九九、一○二、一○四。

陆淞 [ 宋代 ]

陆淞,[约公元一一四七年前后在世]字子逸,号云溪,山阴人,陆佃之孙,陆游胞兄。生卒年均不详,约宋高宗绍兴中前后在世。

张浩 [ 宋代 ]

张浩,字巨源,西洛(今河南洛阳)人。以荫入仕,及冠未婚,后娶李氏。事见《青琐高议》别集卷四。今录诗三首。

吕渭老 [ 宋代 ]

吕渭老(生卒年不详),一作吕滨老,字圣求,嘉兴(今属浙江)人。宣和、靖康年间在朝做过小官,有诗名。南渡后情况不详。赵师岌序其词云:“宣和末,有吕圣求者,以诗名,讽咏中率寓爱君忧国意。”“圣求居嘉兴,名滨老,尝位周行,归老于家。”今存《圣求词》一卷。

陈炎 [ 宋代 ]

陈炎,三山(今福建福州)人。度宗咸淳二年(一二六六)知永州(明洪武《永州府志》卷一○)。另一陈炎,为晋江(今福建泉州)人。宁宗嘉泰二年(一二○二)特奏名(明弘治《八闽通志》卷五○)。诗未详为何人所作。

刘光 [ 宋代 ]

刘光,原名寅,字子敬,后改今名,字玄辉,号晓窗,歙县(今属安徽)人。幼孤力学,忍贫不仕,授徒五十馀年。入元,行省差充宁国路学正,不赴。有《晓窗吟稿》,已佚。事见《桐江集》卷一《晓窗吟卷序》、《宋季忠义录》卷一五。

杨朴 [ 宋代 ]

杨朴(921~1003)北宋布衣诗人。字契元(一作玄或先),自号东里野民。

赵必成 [ 宋代 ]

赵必成(一二二二~?),字立道,上虞(今浙江上虞东南)人。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时年三十五。度宗咸淳四年(一二六八),为江阴军教授(明嘉靖《江阴县志》卷一二)。事见《宝祐四年登科录》卷二。今录诗二首。

上官辰 [ 宋代 ]

上官辰,号古崱(《洞霄诗集》卷四)。
党怀英

党怀英 [ 宋代 ]

党怀英(1134-1211年)字世杰,号竹溪,冯翊人(今陕西大荔)。北宋太尉党进十一代孙,金朝文学家,书法家,史学家。金朝大定十年,中进士,官至翰林学士承旨,世称“党承旨”。金章宗承安二年(1197),改任泰宁军节度使,为政崇尚宽简,深得人心。次年再次召为翰林学士承旨。泰和元年,受诏编修《辽史》,大安三年逝世,逝世后埋葬于奉符城党家林,谥号文献。擅长文章,工画篆籀,称当时第一,金朝文坛领袖,著有《竹溪集》十卷。

关景山 [ 宋代 ]

关景山,字彦瞻(《宋诗纪事》卷二二),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希声弟。曾举进士(《咸淳临安志》卷六○)。今录诗二首。

张桂 [ 宋代 ]

唐西川人。工画杂迹。

杨汝南 [ 宋代 ]

杨汝南,字彦侯,自号快然居士,龙溪(今福建漳州龙海市)人。高宗绍兴十五年(一一四五)进士。历赣州、广州教授,知古田县。明嘉靖《龙溪县志》卷八有传。

叶升 [ 宋代 ]

叶升,南安(今福建南安东)人。第进士,曾官主簿(《南安县志》卷四八)。

刘寅 [ 宋代 ]

刘寅,瓯宁(今福建建瓯)人。宁宗嘉泰二年(一二○二)进士(明嘉靖《建宁府志》卷一五)。今录诗二首。

吴丰 [ 宋代 ]

吴丰,晋江(今福建泉州)人。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进士(清乾隆《晋江县志》卷八)。宁宗嘉定五年(一二一二)知保昌县(清乾隆《广东通志》卷二六)。

苏采 [ 宋代 ]

苏采(?~一○七九),字公佐,磁州滏阳(今河北磁县)人。举进士,调兖州观察推官。历益州路提点刑狱,利州路转运使。入判大理寺,出为湖北、淮南、成都路转运使。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进度支副使。神宗元丰二年(一○七九)知审刑院,卒。《宋史》卷三三一有传。
郑刚中

郑刚中 [ 宋代 ]

郑刚中(1088年—未知),字亨仲,婺州金华人。生于宋哲宗元祐三年,卒于高宗绍兴二十四年,年六十七岁。登绍兴进士甲科。累官四川宣抚副使,治蜀颇有方略,威震境内。初刚中尝为秦桧所荐;后桧怒其在蜀专擅,罢责桂阳军居住。再责濠州团练副使,复州安置;再徙封州卒。桧死,追谥忠愍。刚中著有北山集(一名腹笑编)三十卷,《四库总目》又有周易窥余、经史专音等,并传於世。

王文孙 [ 宋代 ]

王文孙,王曾后裔,曾官通判。事见《方是閒居士小稿》卷上《上王通守传易数》题注。

吴表臣 [ 宋代 ]

温州永嘉人,字正仲,号湛然居士。徽宗大观三年进士。高宗绍兴中由提点浙西刑狱召为秘书少监,同修《哲宗实录》。累迁吏部尚书兼翰林学士。秦桧欲其使金议地界,许以归来坐政事堂,表臣不答。又以议大礼忤意,罢去。寻起知婺州,有治绩。请祠归。卒年六十七。

曾极 [ 宋代 ]

抚州临川人,字景建,号云巢。曾滂子。承家学。朱熹得其书及诗,大异之,遂书问往来,期以深望。因题诗金陵行宫龙屏,忤丞相史弥远,谪道州,卒。有《舂陵小雅》、《金陵百咏》等。

赵崇 [ 宋代 ]

赵崇,约公元一二四o年前后在世(一作崇皤,亦作崇嶓)字汉宗,南丰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理宗嘉熙末前后在世。嘉定十六年(公元一二二三年)进士,授石城令。
张继先

张继先 [ 宋代 ]

张继先(1092-1127),字嘉闻,又字道正,号翛然子,“翛然子”。 北宋末著名道士,正一天师道第三十代天师。元符三年(1100年)嗣教,宋徽宗赐号“虚靖先生”。靖康二年(1127年)羽化,年仅三十六岁,葬安徽天庆观。元武宗追封其为“虚靖玄通弘悟真君”。张继先终生未娶,无子,有《虚靖语录》七卷。张继先的思想影响了心学大师陆九渊。北宋末雷法大兴,天师派张继先天师、林灵素真人、王文卿真人、及南宗陈楠真人均为雷法有名的代表人物,
陆佃

陆佃 [ 宋代 ]

陆佃,宋熙宁三年(1070)进士,授蔡州推官、国子监直讲。元丰时擢中书舍人、给事中。哲宗时徙知邓州、泰州、海州。徽宗即位,召为礼部侍郎,命修《哲宗实录》。后拜尚书右丞,转左丞(副宰相)。家贫苦学,映月读书。过金陵受教于王安石。安石当问新政于佃,佃曰:“法非不善,但恐推行不能如本意。”熙宁三年(公元一〇七〇年),擢进士甲科,调蔡州推官召为国子监直讲。安石以佃不附已,专付之经术,不复咨以政。徽宗时,为尚书右丞。每欲参用元祐人才,遂低佃名在党籍,能为中大夫,知亳州。

张问 [ 宋代 ]

(1013—1087)襄州襄阳人,字昌言。第进士。仁宗康定二年又举茂才异等科。通判大名府,有善政,擢提点河北刑狱。历江东、淮南、河北、河东转运使。坐误军需,贬知光化军。寻复为河北转运使。神宗熙宁末,知沧州。自新法行,独不阿时好。哲宗元祐初,为秘书监、给事中,累官正议大夫。

周晋 [ 宋代 ]

周晋(生卒年不详),字明叔,号啸斋,其先济南(今属山东)人,自祖秘起寓居吴兴(今浙江湖州)。晋于绍定四年(1231)官富阳令。嘉熙末淳祐初,为福建转运使干官。累监衢州、通判柯山。宝祐三年(1255),知汀州。晋富藏书,工词。词作多散佚。《绝妙好词》卷三载其词三首,分别为《点绛唇》,《清平乐》,《柳梢青》。

许棐 [ 宋代 ]

许棐fěi(?~1249)字忱夫,一字枕父,号梅屋。海盐人(今属浙江)。生卒年均不详,约宋理宗宝庆初前后在世。嘉熙中(公元1239年左右)隐于秦溪,筑小庄于溪北,植梅于屋之四檐,号曰梅屋。四壁储书数千卷,中悬白居易、苏轼二像事之。

程之才 [ 宋代 ]

程之才,字正辅,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进士。官广南东路提刑(清嘉庆《四川通志》卷一五一)。今录诗三首。

薛映 [ 宋代 ]

映(951~1024)字景阳,北宋华阳(今四川成都)人。宋太宗太平兴国中进士(《净德集》卷一四《薛文恭公尚书真像记》),通判绵州、宋州、升州,知开封县,为江南转运使,江淮、两浙茶盐制置副使,改京东转运使。知相州、杭州。入知通进、银台司兼门下封驳事,迁给事中、勾当三班院,出知河南府、升州、扬州、并州及永兴军。宋仁宗时迁礼部尚书,再为集贤院学士判院事,知营州,分司南京。天圣二年卒(《宋会要辑稿》仪制一一之四),一说景祐间卒(《净德集》),年七十四(《东都事略》卷四五本传)。谥文恭。
首页  25 26 27 28 29 30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