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音韵》注“双调”。一名《秋风第一枝》,又名《天香引》,又名《蟾宫曲》。
《中原音韵》注“双调”。一名《秋风第一枝》,又名《天香引》,又名《蟾宫曲》。
《中原音韵》注“双调”。一名《秋风第一枝》,又名《天香引》,又名《蟾宫曲》。
片轻帆水远山长鸿雁将来菊蕊初黄碧海鲸鲵兰苕翡翠风露鸳鸯
仄平平读中仄中平韵中仄平平句中仄平平韵中仄平平句平平仄仄句中仄平平韵
元人小令不拘衬字者,莫过此词,兹择其尤雅者,采以备体,更列减字一体,添字二体,以尽其变。按张可久词前段起句“俯苍波、楼观烟霞”,“楼”字平声。第三句“歌韵流莺”,“歌”字平声。第四句“红线幽欢”,“红”字平声。后段起句“留过客、江山自灵”,“留”字平声,“过”字仄声。谱内可平可仄据此,其馀参校下二张词。
红尘不到山家赢得清閒当了繁华画列青山烟铺细草鼓奏鸣蛙
平平仄仄平平韵平仄平平句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句平平仄仄句仄仄平平韵
此与倪词同,惟前段起句、后段起句、第二句各减一字。
写黄庭换得白鹅旧酒犹香小玉能歌命友南山怀人北海遁世东坡
仄平平读仄仄仄平韵仄仄平平句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句平平仄仄句仄仄平平韵
此与倪词同,惟后段第一、二句各添三字,第三句以下多四字一句。
敝裘尘土压征鞍鞭丝倦袅芦花弓剑萧萧一径入烟霞动羁怀西风木叶秋水蒹葭千点万点
仄平平仄仄平平句平平仄仄平平韵平仄平平句仄仄仄平平韵仄平平读平平仄仄句平仄平平韵平仄仄仄句
此词一名《百字折桂令》。按《太和正音谱》所录“压征鞍鞭袅芦花。弓剑萧萧,一径烟霞。秋水蒹葭,老树昏鸦,雁落平沙。近水湾纶竿钓槎,傍溪山茅舍人家。红叶黄花,凄凉时候,人在天涯。”实则五十三字,即倪瓒体也。可见元人小令衬字之多,与宋词不同。
荡晴波日长风静,烟纱窗外低护。隔帘一角遥山笑,看尽大江东去。
春换主,怕陌上花开,忘却归时路。惊霜倦羽。甚草暗西洲,人来南国,和泪听莺语。
才华误,谁料旗亭又赋,黄河远上残句。鬓丝禅榻垂垂老,回首少年羁旅。
心更苦,待手拨箜篌,唱彻公无渡。清游记取。问鳷鹊楼前,两三萤火,今夜向何许。
晓亭三叠奏阳关。共离情、春愁黯黯。莺声遥入座,花气细侵帘。
梅雨无端。把韶光一夜换。休怪我、懒上雕鞍。量这些、过隙浮踪,消几度、千里关山。
柳折金丝,酒斟玉斝,诗满云笺。魏俊逸,才高子建。
晋风流,年少潘安。苑草芊芊。渭水川川。
也知到后会多期,再来时,只怕我、两鬓斑斑。
敝裘尘土压征鞍,鞭丝倦袅芦花。弓剑萧萧,一径入烟霞。
动羁怀、西风木叶,秋水蒹葭。千点万点,老树昏鸦。
三行两行,写长空哑哑,雁落平沙。曲岸西边,近水湾、渔网纶竿钓槎。
断桥东壁,傍溪山、竹篱茅舍人家。满山满谷,红叶黄花。
正是凄凉时候,离人又在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