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诗词宋代放生慈济法门

放生慈济法门

我比丘某甲,今为傍生类。

发佛大慈悲,忏彼六情根。

无始业障海,眼根著诸色。

耳界闻乱声,鼻染一切香。

舌生诸恶刺,身如机关主。

六贼游戏中,心想如猿猴,

无有暂停时。如此等六法,

名为六情根。一切业因缘,

皆从妄想起。妄想如幻焰,

亦若空中花。迷倒不觉知,

为诸惑业缚。永堕三途界,

没在众苦中。不闻正法音,

何曾知忏悔。惟愿十方佛,

菩萨众大师。慈力与冥加,

令其知发露。无始一切恶,

今日悉消除。毕故不造新,

常当修梵行。未脱傍生难,

余命愿安乐。筌网及虞罗,

愿不相值遇。饮啄随时足,

饥渴永不逢。相见起慈心,

愿不相吞噉。当承三宝力,

誓脱众尘劳。毕此苦类身,

愿生诸佛国。弥陀广慈愿,

不舍一切生。观音慈愿深,

常游五道界。愿舒五色臂,

拔我出轮回。傥若命终时,

愿垂亲接引。救我厄难得,

菩萨大檀那。悯我临汤火,

舍财赎我命。须弥与大海,

徒自谓高深。檀那今日恩,

高深不可比。现生增福寿,

眷属悉团圆。来世受身时,

愿同生佛国,和南贤圣众。

暂无译文及注释提交译文

猜你喜欢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六首·其六

正是行人肠断时,子规得得向人啼。

若能泪得居人脸,始信春愁总为伊。

木假山记
宋代苏洵

  木之生,或蘖而殇,或拱而夭;幸而至于任为栋梁,则伐;不幸而为风之所拔,水之所漂,或破折或腐;幸而得不破折不腐,则为人之所材,而有斧斤之患。其最幸者,漂沉汩没于湍沙之间,不知其几百年,而其激射啮食之馀,或仿佛于山者,则为好事者取去,强之以为山,然后可以脱泥沙而远斧斤。而荒江之濆,如此者几何,不为好事者所见,而为樵夫野人所薪者,何可胜数?则其最幸者之中,又有不幸者焉。

  予家有三峰。予每思之,则疑其有数存乎其间。且其孽而不殇,拱而不夭,任为栋梁而不伐;风拔水漂而不破折不腐,不破折不腐而不为人之所材,以及于斧斤之,出于湍沙之间,而不为樵夫野人之所薪,而后得至乎此,则其理似不偶然也。

  然予之爱之,则非徒爱其似山,而又有所感焉;非徒爱之而又有所敬焉。予见中峰,魁岸踞肆,意气端重,若有以服其旁之二峰。二峰者,庄栗刻削,凛乎不可犯,虽其势服于中峰,而岌然决无阿附意。吁!其可敬也夫!其可以有所感也夫!

南园饮罢留宿诘朝呈鲜于子骏范尧夫彝叟兄弟

园僻青春深,衣寒积雨阙。

中宵酒力散,卧对满窗月。

旁观万象寂,远听群动绝。

只疑玉壶冰,未足比明洁。

定风波·莫倚能歌敛黛眉

莫倚能歌敛黛眉。此歌能有几人知。他日相逢花月底。重理。好声须记得来时。

苦恨城头更漏永,无情岂解惜分飞。休诉金尊推玉臂。从醉。明朝有酒遣谁持。

和子由论书
宋代苏轼

吾虽不善书,晓书莫如我。

苟能通其意,常谓不学可。

貌妍容有颦,璧美何妨橢。

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

好之每自讥,不谓子亦颇。

书成辄弃去,谬被旁人裹。

体势本阔略,结束入细麽。

子诗亦见推,语重未敢荷。

迩来又学射,力薄愁官笴。

多好竟无成,不精安用夥。

何当尽屏去,万事付懒惰。

吾闻古书法,守骏莫如跛。

世俗笔苦骄,众中强嵬騀。

钟张忽已远,此语与时左。

释遵式

释遵式(九六四~一○三二),俗姓叶,字知白,天台宁海(今属浙江)人。少投东山义全出家,太宗雍熙元年(九八四)从宝云义通受业。淳化初,居宝云讲席。真宗咸平中,归天台。大中祥符中,历居景德寺、杭州昭庆寺讲席。后居复兴故天竺寺,赐号慈云。著《净土忏法》、《金光明》、《观音》诸本忏仪行世,又号慈云忏主。仁宗明道元年卒,年六十九。 ► 释遵式的诗词

作者详情